首页 >   心理知识 >   文章详情   

不争不求而同于道——跟余秋雨老师学《道德经》

2021-07-25
围观(617
收藏(0

  寻仙得道是大多修行人毕生的追求。老子指导我们为人处事要上善若水,不争不求的逆向因果而经事。要成为事事不争的求道之人,那是很艰难的事,但不去争不去求,又如何能得道呢。老子又给了我们解答:你在求道,道也在等你,只要坚持,完全有可能成为同于道的人。

  老子原话是这样说的: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三章

  希言自然。

  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孰为此者?

  天地,天地尚不能久,而况于人乎?

 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,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。

  故同于道者,道亦得之;同于失,道亦失之。

  信不足,焉有不信。

  在老子笔下威严到无与伦比又亲切到无与伦比。

  说威严,天地间的狂风暴雨也必须顺道而来、应道而止;说亲切,他却可以不以区分的公正的拥抱每一个希望得道的人。

  从事于道者同于道,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”——求道的人,与道相同;求德的人,与德相同;失去道德的人,与失去相同,向道的人,便同于道;向德的人,便同于德。而且,道也乐于接纳这样的人,德也乐于接纳这样的人,这样,老子就把道、德放到了常人能接触、能交往、能成为朋友德亲切地位;也顺便的指出了对于失去道德的人,也乐于接纳他们。也就是,你向着什么,什么就来了,而且都来得非常快乐。

对此老子这段话的自我理解就是:物体的意识,自我发展、自我决定、自我实现。意识依附于物体而存在。意识定义生命,生命不可能久存。意识决定了物体的行为规范,也决定了这种行为规范与外界环境发生互动后所带来的结果。而这种结果,反过来也会影响、催化、提升和成就物体的意识。

也正因为这样,什么话都不必多说,才合乎自然。这就是开头老子所说的四个字希言自然

收藏

本文由 曹良德 原创发布于爸妈在线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标签:
评论

关于我们 |广告服务 |客服中心 |免责条款

粤ICP备10217215号-2    粤公网安备44030502004661号   版权所有 © 爸妈在线 举报邮箱:090@bamaol.com
安全联盟认证